3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我院胡東宇教授組織完成的“迄今世界最早的不對稱飛羽的首次發現”研究成果入選。
鳥類飛行起源及飛羽的演化是鳥類起源研究的國際前沿課題。我院胡東宇教授的研究團隊,于2018年1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産自河北青龍距今1.6億年前侏羅紀地層、迄今世界最早的具不對稱飛羽恐龍——巨嵴彩虹龍(Caihong juji)的發現,首次揭示了不對稱飛羽很可能首先出現于鳥類祖先的尾部,早于德國始祖鳥至少1000萬年,新物種很可能代表了鳥類飛羽從對稱性到不對稱性演化的重要“銜接點”;研究還發現标本的羽毛具有決定彩虹顔色的色素體,表明在羽毛發生早期,羽毛顔色很可能已達到或接近現在羽毛的豐富水平。英國BBCnews、美國《科學》網站、《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Scientific American》、《Sci-news》雜志、新華社、人民網、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站等全球數十家主流媒體和科學網站多角度報道了這一研究成果。在2018年度各學科領域研究成果的“Altmetric”社會關注度評價中,該成果入圍Top5%。
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于1929年,是國内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自2017年開始,學會每年度評選發布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此次入選的還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雲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大學及貴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成果涉及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古生态與古環境、早期生命和地層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古生物學各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學成果。
此外,本屆入選十大進展的研究團隊中,我院培養的多名學生名列其中,他(她)們在各自讀博讀研的大學或研究所跟随導師,緻力于古生物事業發展,逐漸成為不可替代的攻堅力量,并展現出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科研素質,充分體現了我院以科研帶動教學的人才培養特色。
巨嵴彩虹龍(模式标本)
巨嵴彩虹龍(複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