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亚平台手机版下载

綜合新聞

 

古生物學院博物館研究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工作要點

發布人:古生物  發布時間:2021-04-09   浏覽次數:693


古生物學院/博物館2020年工作總結

2020年,古生物學院/博物館領導班子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确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在學校“内涵發展質量提升精準落實年”工作要求的的指引下,堅持踐行初心使命,在黨建、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博物館建設、社會服務與作風建設等方面都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實現多項突破。

一、黨建引領全局,為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2020年度,學院/博物館黨建工作紮實推進,不斷深化鞏固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教育成果,落實各項整改任務,堅持“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原則,始終把推進内涵建設和事業創新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博物館建設及社會服務等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為博物館内涵發展保駕護航。

1.黨建工作力求做到“五個到位”

2019年入選遼甯省第二批“新時代黨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為契機,對标“标杆院系”建設要求,力求做到“五個到位”。(1)抓班子帶隊伍,确保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到位;(2)擔當作為履職盡責,确保政治把關到位;(3)落實立德樹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4)創新形式樹立品牌,确保組織制度執行到位;(5)加強黨建引領,确保推動事業發展作用到位。

2.紮實推進“黨建引領校園先鋒工程”

以“黨建引領校園先鋒工程”為抓手,創新黨建形式,通過實施“科研能力提升專項工程”、“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多元化科普教育創新工程”和“優化服務完善保障精品建設工程”等四個子項目工作的開展,切實推動院館創新發展。

3.着力加強支部規範化建設,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

按照學校黨委關于基層黨建工作的要求,積極撰寫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制定全體黨員學習目錄和内容,嚴格落實基層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

4.積極創新支部活動形式,增強支部向心力凝聚力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和黨員先鋒工程,加強黨建的思想引領作用。先後組織參觀“雷鋒紀念館”,重走“三塊石”革命抗聯路、“學習白衣戰士,緻敬白衣天使”防疫演練、“迎接黨的生日,感悟初心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共克時艱,奮發有為”考研沙龍等黨建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同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5.抗擊疫情人人有責,黨員帶頭示範引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出其來。寒假期間,學院/博物館多名黨員同志逆向而行,積極主動參與所在社區的防疫工作,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年中進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階段後,黨員教師在協助畢業生離校、籌備新生入校等工作中,任勞任怨、沖鋒在前,充分發揮了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

6.黨建工作成果突出,實現省級項目突破

學院/博物館黨總支積極響應中共遼甯省委教育工委推動高校“基層黨建制度落實年”活動開展的号召,高度重視高校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研究,認真落實組織材料申報《2020年度遼甯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在學校黨委及職能部門大力支持下,申報的課題《高校黨建引領學科建設和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創新方式研究-以沈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為例》順利獲批。該項課題的取得實現了學院/博物館黨總支省級黨建項目零的突破,标志着基層黨建工作又上升到新的曆史高度,将近一步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快推進黨務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進程。

二、科研成果豐碩,為事業發展夯實根基

科研工作始終是學院/博物館的核心工作。年初,學院/博物館制定了“2020年科研工作計劃”,将各項科研目标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強化責任擔當,力争形成“人人有責任、人人有事幹、人人有貢獻”的良好局面。

1.科研項目方面:

積極組織科研人員申報各類科研項目,尤其在國家級項目申報方面,嚴格落實“三審制度”,确保申報書質量。年累計獲批各類科研項目19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橫向課題8項等,項目總經費197.2萬元,人均科研經費超過13萬元,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其中,胡東宇教授主持的《中晚侏羅世近鳥龍類個體生長發育研究及鳥類起源》項目獲批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該項目研究方案獨特新穎,拟将形态學和骨組織學相結合,對研究類群的個體生長發育進行深入研究,對認識其生物學特征的演化規律及鳥類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科研論文方面:

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9篇,包括SCI論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6篇、核心期刊論文4篇。

青年教師馮玉輝博士的研究成果《New U–Pb zircon ages document Late Triassic Tianqiaoling flora of eastern Jinlin, NE China》在代表我國地球科學領域最高學術水平、我校認定的A+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上發表。該成果首次确定了我國中生代著名的吉林天橋嶺植物群的準确年齡,不僅填補了長期以來該植物群缺少可靠同位素年代學證據的空白,并且對深入理解 “東亞三角區”晚三疊世地質及古植物地理分區等具有重要意義。

3.科研平台方面:

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調中心等聯合申報了遼甯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于20211月成功獲批。該中心的建立将推動我校古生物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産出更多的、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創新研究成果,并将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應用于我國東北地區,特别是遼甯地區的地質調查及油氣等化石能源找尋以及科學普及領域,将為我校在東北亞地區的地質古生物合作交流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協助遼甯省自然資源廳制定了“遼甯省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平台”的評審标準,并完成了“遼甯省深時古生态與古環境科技創新平台”的申報工作。

4.人才隊伍方面:

學院/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再上新台階。2020年,先後獲評“遼甯省優秀教師”1人,入選“遼甯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人層次)1人、沈陽市“拔尖人才”1人、沈陽市“高級人才”7人;在學術兼職方面,1人當選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1人當選遼甯省第三屆“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5人當選委員,為事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1. 教學成果突出,為事業發展突破難點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2020年在應對新冠疫情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的同時,出色的完成了專業建設及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等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學院事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1.專業建設方面:

學院積極貫徹落實學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将專業建設的工作重點确定為遼甯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申報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學院“古生物學”專業成功獲批遼甯省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及遼甯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同時,積極推動“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的申報工作,力求取得更大突破。

2.精品課程方面:

張宜教授主講的《古植物學》課程在學校教務處大力支持下成功被遼甯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該課程突出強調科研帶動教學,培養學生具備高水平的專業實踐能力,自開設以來在科研、創新創業活動及行業競賽中取得了多項成果。

3.人才培養方面:

1)線上教學平穩有序,畢業工作穩步開展。按照學校線上教學文件相關要求,學院共開設14門線上課程,對教學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整體教學平穩有序,學生參與率達百分之百;同時,将 2020屆本科生畢業答辯工作全部轉為線上進行,并發動全體教師協助畢業生辦理各項畢業手續及離校事宜,保障了全體畢業生順利畢業。

2)加強教學内涵建設,培育優秀教學成果。圍繞學校轉型發展,認真分析專業現狀、學生就業形勢,對古生物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進一步優化和修改,完成2020級本科生25%的訂單定制培養工作;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教學成果産出,制定了《古生物學院本科教學工作獎勵辦法》,組織本科生申報并獲批全國大學生“科創計劃”項目2項。另外,積極組織參加遼甯省普通高校标本制作大賽,榮獲一、二、三等獎各一項。

四、學生管理規範,為事業發展穩住重點

學生工作是學院的重點工作,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工作難度異于尋常。但是,學院始終堅持管理工作不松懈,突出育人情懷,注重思想引領,加強學風建設,保證了學生隊伍穩定。

1.加強思想引導,穩定學生隊伍。學院采取多項措施加強疫情期間學生管理,先于學校啟動了 “零報告”制度,全面掌握學生身體情況和心理動态,同時,輔導員主動聯系學生及家長,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對問題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另外,積極組織全體學生收看“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開展“學習回信精神,書寫奮鬥青春”線上活動,以支部為單位開展“向白衣天使學習”的雲班會,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疫情,積極應對疫情,确保身心健康。

2.厚植專業情懷,降低專業轉出率。從恐龍模型迎新到令家長放心的“雲報到”,再到線上線下家長會,充分體現學院對迎新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為控制轉專業的比例,全員參與到愛專業教育中,通過入學啟蒙講座、“野外專業第一課”,領導班子結對子等手段,增強新同學對專業的認可,燃起學習古生物的熱情,2019級僅3名同學轉出3,轉專業率降低到13%

3.規範誠信品行,服務考研學子。領導班子走進學生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課堂紀律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在考風考紀方面堅持領導班子監考制度,确保考風考紀。持續開展考研助長工程,制定獎勵方案,召開考研動員會、報考指導會、考前助力會及面試模拟會、動員會等活動,為學生考研傾心服務。

4.關注學生就業,精心服務送溫情。學院2020屆畢業生共計26人,其中,考取碩士研究生9人,考研率達34.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學院組織全體教職員工收集就業信息,發動班子成員、副教授以上教師與學生對接,在學生考研複試、調劑及就業方面進行指導,畢業生最終實現就業率保持在100%的高位。

五、博物館建設實現突破,為未來發展理清思路

經廣泛調研、充分論證,進一步明确了博物館“正規化、專業化”的發展思路,着力提升博物館的内涵建設水平。

1.“國家二級博物館”申報成功

博物館将申報“國家二級博物館”作為深化内涵建設的重要抓手。在省市上級主管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博物館上下齊心,深入學習領會級文件精神,數次召開工作進度協調會,創新實施集中封閉辦公,認真填寫評估定級申請書,全面審核評估定級支撐材料,多次修改完善,反複溝通協調,精心組織籌劃,努力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多重困難,按時保質完成了國家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最終,博物館憑借完備的基礎設施,規範的綜合管理,科學的展覽陳列,突出的科研成果,豐富的科普活動,一流的人才隊伍,廣泛的國際交流等鮮明特色,獲批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遼甯省博物館中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博物館定級體系的高校博物館。

通過此次申報工作,不僅鍛煉了隊伍,也進一步梳理了自身存在的短闆和不足,為推動博物館“正規化、專業化”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2.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

為了優化參觀環境,提升遊客參觀體驗,集中開展了設備設施、環境條件的維修維護與改善升級系列工程。在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1新建了集安全檢查、預約取票、參觀咨詢、電子存包、母嬰服務、檢票入館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面積約250m2的遊客服務中心;2更換博物館中央空調酚醛闆管道為鍍鋅闆管道并升級各樓層風機機組;3對博物館近4000 m2的玻璃幕牆、天頂和恐龍蛋體進行全面防水以及上色施工;4維護地源熱泵機組系統,更換閥門、清洗水井、修葺井室、維修管道;5為博物館二樓中庭玻璃天頂貼遮陽隔熱膜;6将展廳一層近1200 m2污損嚴重的地毯改鋪環保阻燃橡膠地闆,并在此之前對大面積空鼓地面基層進行了改造施工;7修複館外大樓梯脫落的百餘塊台階岩闆;8為展廳一層550 m2大白牆面噴塗具有裝飾和保護效果的真石漆;9在一層珍品展廳外牆鑲嵌近30 m2的大幅青銅浮雕,畫面突出顯示廳内核心展品,将雕塑藝術與遠古生命和環境的科學複原相結合。上述工作極大地改善了館内外硬件條件,營造了良好的觀展環境,進一步提升了博物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3.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

積極推動信息化、自動化建設。(1)新建雲桌面系統,不僅解決了因學院計算機室電腦陳舊無法兼容新系統而影響實踐教學的突出問題,同時還實現了博物館展廳多媒體播放終端的集中管理;(2)引進博物館智能票務管理系統,設計相關功能界面、個人及團隊預約流程,實現了觀衆線上實名預約、流量控制及數據分析等功能;(3)改版古生物學院網站,進一步美化界面、完善二級頁面功能。

六、社會服務再譜新篇,為事業發展突出亮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雖然全年閉館,但博物館以多個平台作為依托,仍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展覽及科普活動,做到了閉館不閉展。。

1.線上展覽和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科普展覽新形勢,博物館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适時推出多項異彩紛呈的網上展覽和線上直播服務活動。主要包括:(1)精心打造“珍”情“石”意—珍品化石網展。以視頻講解的方式向觀衆介紹博物館珍品化石,前後安排了15期講解活動,并被選推到學習強國平台。(2)推出雲端小使者科普活動。針對“第51個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活動,組織小小講解員組成“雲端小使者”團隊,通過官網、官微等多個平台為觀衆講解展品。(3)博物館官微功能提升與優化。适時組建館V策劃團隊,召開視頻會議,精心設計宣傳内容,提高了博物館宣傳能力和展示效果。

2.“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大型特展傾情啟動

圍繞對新冠病毒的認知,結合地球五次生命大滅絕帶給人類的思考,博物館傾力打造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演化曆史上的生物大滅絕展”大型主題特展。特展旨在通過地質曆史時期生命演化曆程中出現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向公衆展示生命跌宕起伏的起源及發展演化曆程,揭示病毒與其它生物之間的關系,展示由人類活動引發的地球環境的破壞,引導公衆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該特展将于2021年初正式向社會開放。

3. “講好遼甯遠古故事”線上線下齊發力

結合特展宣傳,博物館組織了“講好遼甯遠古故事”系列活動,為社會大衆講好生命起源與演化故事,提高公衆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

線上方面:先後組織開展《花開何時?——植物化石有話說》、《為生命“赫彩”——遼甯雙龍會”》、《龍鳥傳奇——古鳥類起源與演化》、《遠古人類的狩獵生活》等四場網站直播系列講座,切實講好“遼甯遠古故事”。其中,815日由胡東宇教授在快手、BilibiliB站)兩大平台直播的活動,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的觀看,同時在線人數超過5000人,并榮登B站首頁。

線下方面:以“講好遼甯遠古故事——生命教育”為主題,博物館于115日和12日開展兩次線下的科普進校園活動,走進中小學,組織科普團隊走進沈陽市廣全小學和第44中學,為廣大師生帶去了生命教育第一課。

4.志願服務項目喜獲大獎

志願服務一直是博物館的工作亮點。2020年度,經過精心籌備, “達爾文科學志願者”公益科普服務項目,在團中央組織開展的主題為“志願新時代,共築中國夢”“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喜獲遼甯省金獎和國家級銅獎,實現了博物館志願服務工作的重大突破。

此外,12月博物館獲批遼甯省委宣傳部組織評選的第四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累計獲批各級基地13個。

七、黨風廉政建設常抓不懈,為事業發展築牢防線

2020年,學院/博物館全面落實“一崗雙責”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通過系列舉措,全面提高幹部拒腐防變能力和廉潔從政的自覺性。(1)着力強化制度建設,印發了新版《規章制度彙編》(共分為工作職責、管理制度、業務制度、學院制度及重點實驗室制度五大部分,90項、1418款,逾10萬字),為各項工作的規範、科學、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依據。(2)充分發揮财經委員會作用,召開财經委員會會議3次,讨論決策重大經濟事項,通報預算經費執行進度等。(3)制定出台《古生物學院/古生物博物館采購辦法》,進一步加強采購管理,規範采購流程,明确采購責任,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4)嚴格落實财務報銷“經手人、複核人、主管領導、單位領導”四級審批制度,保證經費高效、合規使用。


古生物學院/博物館/研究所2021年工作要點

一、着力加強科研平台建設,努力産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着力加強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發揮“協同創新中心”作用。科學研究方面,努力在帶羽毛恐龍、古鳥類、早期哺乳動物和古植物等研究領域繼續取得國際一流成果;力争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基金或面上項目)1-2項,發表論文15篇以上(含SCI論文3-5篇),出版學術論著(包括科普)1-2部。

、繼續做好博物館服務社會工作

繼續做好博物館科普工作,設立“博物館之友”、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開展科普活動等。創新開展博物館展覽工作,力争聯合省内兄弟博物館共同舉辦珍品古生物化石特展;嘗試“走出去”,舉辦較大規模外展2次。繼續完善博物館設施及環境,實施博物館消防設備維護工程、樓頂及修複庫房防水、地源熱泵機組維護、洗井及井室維修等改造工程,為社會大衆營造更好參觀體驗。

三、進一步提升藏品管理工作水平

對館藏古生物化石标本進行數字化建檔,建立藏品信息管理系統,對标本庫房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将标本數據提交國家岩礦化石标本資源共享平台,實現标本資源信息共享,并與國家岩礦化石标本資源共享平台網站對接。

高度重視黨務工作

繼續深入開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繼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注重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強化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服務社會、教書育人水平。

10


Copyright © 2020 环亚平台手机版下载-环亚旗舰厅app安卓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